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?
我是上海摆渡人的一名一线员工,激和这题我会。
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?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,我的答案是——平平无奇。
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殡葬人来说,做这行的感受能用八个字简单概括: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。这句话基本可以完美套用在任何一个场景。
我入行前和大家一样,对殡葬行业最大的印象就是“工资很高”,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,今天这家一条龙一单赚了3w8,明天那个殡仪馆值夜班一天1600......我身边也有“慕名而来”的面试者,结果光速被现实教育。为什么这么说?我给大家浅算一笔账:
殡仪馆人员的平均工资是6-8k,殡葬服务公司的一线员工在1.5w左右,乍一听不算低?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待命的全年无休,遇上过亡高峰在医院和殡仪馆连轴转是常态,期间还要和各种突发状况“斗智斗勇”。
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事,他们不可能挑时间走,我们不能因任何理由去挑客,死者为大,这是殡葬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。就这样高强度的体力+脑力双重劳动,放在上海这个人力最贵的城市,我们挣的是辛苦费。我不管老一条龙的“高薪”,但大部分殡葬人的实际付出远高于收到的这份工资;
图为摆渡人白事管家李辰彤参与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宣传拍摄
第二点就是工作情况吧,如今殡葬行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入行,为啥?因为他们普遍认为“做殡葬不用核铅判和活人打交道,是社恐福音”......理想很丰满、现实很骨感,虽然殡葬行业本质上是为“逝者”提供服务,但是亲朋好友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消失,如何做一场既能体面圆满送走逝者、又能对亲朋好友起到精神抚慰的好葬礼就尤为重要。
在整个3-5天的治丧流程中,一线殡葬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丧家的沟通,只有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、丧家对葬礼规格的诉求、乃至这个家庭需要的帮助,才能真正做好一场逝者和生者都满意的殡葬服务,哪怕是专业技能岗的遗体整容师,同样需要与家属沟通,按照需求为逝者修复遗容。所以殡葬不是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,和活人打交道恰恰也是殡葬服务的重中之重;
也会有听到人说:“和家属沟通算什么难事,不就了解下需求嘛”,的确,走马观花似的沟通当然不难,真正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在于“千人千面”,每一位逝者的背后都有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环境,今天张家五个子女对父亲的葬礼各有见解该听谁的?明天李家孤老过亡又该和哪个亲戚沟通?要做到让家家户户满意,不是靠程式化的你问我答就能做到的。
再把这样的沟通强度乘以365天、覆盖全上海16个区,想必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殡葬是体力+脑力双重劳动了。
在这里分享一位我司的“传奇”生命策划师小曹,96年生的他已经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5年了。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到现在,只有和他对象订婚那天请了半天的假,并且仪式一结束又立马回归工作。他要么是在和家属沟通,要么就是在去和家属沟通的路上,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打电话给他,永远都在5秒内接通,30分钟内到目的改改地。
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是我司一线殡葬人的日常,身体力行的辟谣了网上说殡葬行业非常清闲的言论,工作太累的时候大家也会相互调侃退休养老吧,前一秒捧着茶杯说着,后一秒就穿上代表专业殡葬人的黑色制服风风火火的走了,因为此时正有家属手足无措地等待着我们的帮助,第一时间赶赴家属和逝者的身边是我们肩上的责任。你如果不信,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跟着我们策划老师跑一天~
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里,我最意外的一点是身边殡葬人对死亡的态度,大家一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、二没有面对死亡波澜不惊,究其原因就是看过了太多不一样的遗体、经历了各种死亡场景,才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人的死对亲朋好友的影响有多大,说这是一场情感上的“地震”也不为过。死亡无法感同身受,但家属的悲伤我们看在眼里,那我们就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慰藉。
其实工作外我们也只是一群有笑有泪的普通人,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体会。累吗?真的很累;难吗?怎么不难,但我们以生者不愿面对的死亡为开始,通过用心的殡葬服务让人生最后的告别变得体面,让更多家属由衷的感叹一句“亲人走得很圆满”,的确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。
殡葬真的是常人不想来,但值得更多人投身的行业。
愿更多人懂得死亡的郑重和责任。
当殡葬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?初中毕业可以报名参加吗?
初中只可以考中专学校,以下八个学校的最后三个,你可以报考。
大专(本科)院校
(一)
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
在2011年时该专业由专业系升级为专业学院——殡仪学院,而在2021年时,长沙民政学院“殡仪学院”已合并到该校“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”中。请报考长沙民政学院殡葬专业的同学们注意。
据长沙民政学院官网信息:(校内)“建设有殡葬礼仪、火化机模拟、遗体防腐整容研究所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,并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、武汉、西安等全国多地,建立了数十个校外实习基地。同时学院还注重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,先后与台湾、香港、马来西亚、日学、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过广泛地交流与合作。
(二)
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
学院地处经济社会发达、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,建有燕郊和大兴两个校区,总占地面积906亩。其中,燕郊校区占地310亩,建有体育馆、图书馆和包括部级重点实训室在内的10多个实训中心、60多个实训室,教学实训设施功能齐全、设备先进,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。现有在校学生4500余名、全院教职工325人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6%以上,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占95%,双师比例达68%以上,师资队伍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、基础理论扎实、教学实践能力突出,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,北京市教学名师、优秀教师7人,北京市职教名师2人,北京市青年英才5名,北京市级专业带头人3人、专业创新创业团队2个,北京市骨干教师10人,民政行业领军人才1人,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,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。在建的大兴校区位于北京新兴的高校聚集区,占地596亩,建成后将是一所集现代化、数字化、园林化为一体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新校园。
(三)
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
据重庆城市管理学院官网信息:“本专业是重庆市市级示范建设重点专业,办学历史较长(1999年开始招生),是全国最早开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校之一,是西部唯一开设该专业的学校。本专业拥有现代化的殡葬礼仪、防腐整容、殡葬设备校内模拟实训中心1000m2,与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、中国生命集团、上海福寿园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殡葬企业签订有就业与实习协议,开展深度合作,建成校外实习基地20多个,实现双向培养,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。学生参加历届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。本专业教师全部为民政部民政特种工种技能鉴定考评员兼培训教师,长期承担民政部技能鉴定的鉴定与培训任务。”
(四)
武汉民政职业学院
主干课程:殡葬管理、殡葬文化、殡葬服务、民俗学、伦理学、遗体防腐、遗体整容化妆、陵园管理、火化机技术、葬礼策划、礼仪主持、插花艺术、书法、殡葬应用文写作、市场营销、殡葬心理学等。
就业方向:生命公园、名人文化公园、殡葬文化公司、殡葬管理处(所)、殡仪馆、烈士陵园、公墓、殡葬服务公司等。
(五)
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
主要课程:
葬礼策划、古代祭文赏析、殡葬礼仪、殡葬心理学、殡葬管理、殡葬服务洽谈、殡葬服务营销、殡葬应用文、生命文化、殡葬伦理学、殡葬民俗文化、遗体防腐技术、遗体整容技术、遗体化妆技术等。
专业特色:
采用“大键历工学交替、校内仿真、校外顶岗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与殡仪馆、公墓、民政及社会滚搜保障等政府部门、殡葬服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,以殡仪技术具体服务与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,本着“将来干什么,现在学什么” 、“上岗缺什么,现在学什么”的原则,全程实行工学交融。
就业方向:
初始就业岗位:各级别殡仪馆殡仪服务岗位,基层殡葬行政管理机构基层管理岗位,殡葬企业基层营销工作岗位。目标就业岗位:各级殡仪馆馆长助理岗位,殡仪产品经销企业经营与管理岗位,民政、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殡葬行政管理岗位。
(六)
福建省民政学校
福建省民政学校的殡仪专业是福建省级重点专业。
主要课程:殡葬文化与管理、火化机适用于维修、殡仪亮铅服务、整形美容等。
据殡葬行业内参所知,目前大陆殡葬行业知名的从事遗体入殓服务的吴津娜女士,就毕业于该校。
福建省民政学校(公立省级重点中专学校)创办于1985年。
(七)
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
学校现开设10余个专业,涵盖护理、康复保健、中医康复与保健等医疗类专业,老年人服务与管理、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、民政服务与管理等民政特色专业和汽修、中餐、美容美发等高就业率的通用技能专业,是全国开设专业多的民政中职学校,作为“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”成员单位,是中国民政部指定的民政特有职业技术鉴定站。
学制:三年。学生完成学业并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可获得中专毕业证书。学习成绩优异且表现优秀的学生,学校可安排其进行专业技能拓展学习。
招生范围及条件:
黑龙江省户籍,15周岁以上20周岁以下的孤儿及城乡低保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,同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
1.能够适应集体生活,具有生活自理能力,无精神障碍或传染性疾病;
2.初中以上(含初中)文化程度的应、往届毕业生;
3.道德品质优良,无劣迹。
图片
(八)
河南省民政学校
河南省民政学校学校位于河南郑州。该校“社会管理与服务系”下设中专层次“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”专业。
浪漫温暖又治愈,《人生大事》殡葬师种星星的人有何寓意?
“种星星的人”让人能正确的去面对死亡,不会对死亡如此的忌讳。给逝者多一些尊重,让活着的人明白需要更用心的生活。最喜欢电影中的一句话:“天上的每一颗星星,都是爱过我们的人。”记得小时候问父母人死了之梁迹后会去哪里?父母:人死之后就会到天上去,天上的星星就是逝去的人们。其实是非常富有诗意的一种表达方式。
对种星星的人 总有一个刻板的印象,想象着他们面对于死亡是如此的淡定,淡定到了让人感觉有一种冷漠之感,同时人们总觉得整天围绕着死亡的人身上会有一种晦气。在真实的生活中,又有多少人愿意和身边的握手吃饭,现在时一直得不到人们的认腔郑可。
种星星的人更多的是人文关怀,是逝者最后一程的送行者。我们总是对种星星的人 有所误解,其实这种误解来源于传统的观念,最终觉得死亡是非常神秘恐惧的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够轻易的谈死这个字,特别是长辈面前很可能就会被敲脑袋。《人生大事》其实用这种方式揭开了死亡神秘的一面,在这里面死亡的感悟也让人们产生了共情,有庄严的一幕也有温情的一幕。同时在心底也对于曾经过世的亲人会有一种释怀之感,因为他们曾经都爱过我们。
生命是无常的,每一个人最终都得归于尘土。归于尘土并不可怕,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,遗忘才是。一旦看到星星就想着天上有爱我们的人,我们不伍渣颂会遗忘他们。死亡总是如此神秘,神秘让人觉得非常的不安,这种不安总是萦绕在心头之上。在小的时候一直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人死了要那么多的繁文缛节,甚至还有为哭而哭。这些繁文缛节让人觉得很麻烦,只觉得这是一种传统式的文化。但是后来才明白,这其实是和死者的最后一次道别,让死者走的安心,让生者能够有缓冲的时间去接受亲人死亡的这一事实,才能够用更好的方式再次去面对生命。